我们回过头来看那些牛叉的互联网企业,他们天生有这样的基因和思维,再配合上技术力量的加持,赢得海量用户是分分钟的事儿。
360创始人周鸿祎当时用“高频、痛点、刚需”的六字箴言杀入电脑杀毒软件市场,用“免费”革掉了瑞星、卡巴斯基们的命。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坚持“用户信任是小米商业模式的核心”。小米一直坚持做价格厚道,感动人心的产品,用略高于硬件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不追去高毛利。
常人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不去追求高毛利?其实罗永浩道破了天机:“硬件嘛,不过是交个朋友”。小米一直在物联网领域布局。手机是其核心的连接性产品,但围绕智能家居、科技周边、生活耗材投资了90多家生态链公司,围绕着手中掌握的3亿的用户的生活方式做“可持续”的生意。
举个例子,你买我的电视我不赚钱,但是你想要在电视上看精品的视频节目,买我的会员才可以,这是盈利的点。但因为顾客的前一次消费,对你硬件产品有信任感和好感,正好也有这个消费需求恰好被满足,就省去了我推销会员产品的成本,就更高效。这就是信任带来的商业模式。
受工业时代的影响,传统企业一直在围绕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来做文章。针对竞争对手广告、公关策略,定价策略做文章,但少有企业围绕顾客来做文章。所以,连接用户,不能只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利。传统企业要想转型,连接用户和经营用户是必由之路。
互联网圈有句话叫“离人近的打败离人远的”。
其实这并不是互联网时代才有的产物。
还记得当年国美创始人黄光裕登上中国首富的宝座时,风头一时无两。
过去20年是渠道为王的20年,究其本质“买家电,去国美”是当年那批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国美过去在线下就是如今的阿里、腾讯。
海量的顾客都在它的门店里购物,用互联网的思维来看:每去一次就产生一次连接的机会。只不过当年这些渠道企业哪里有流量思维,把货卖出去,交易结束,赚个差价就行了,哪里想过海量用户如果能被留存、经营起来的价值。哪里想过能不能围绕这些用户的需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