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源镇
(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
松源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位于区域东北部,四面环山,中间盆地,毗邻闽粤两省十乡镇,辖区总面积149.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8万亩,耕地1.8万亩,22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是梅州市梅县区的农业大镇之一。2001年被省政府核定为300个中心镇之一。
历史
松源境内山林茂密,满山遍野古松参天,同时又因她地居松江河上游,有源头之意,而得名松源。
松源镇是梅州市梅县区的根源,客家人宋朝入粤进梅多经此地。
蔡蒙吉故居
宋朝年间,梅县区有六位进士,其中三位就是松源的蔡若霖、蔡定夫、蔡蒙吉祖孙三人,特别蔡蒙吉年轻中举后不去做官,而是回家乡办学校,推进梅州市梅县区教育局事业的发展。梅县区今天能成为“文化之乡”,不应忘记“三蔡”奠定的教育基础。“三蔡”读书“梅花夺魁”,为梅县区人树立了最早的榜样,也是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应有之义。好象省委副书记蔡东士是松源蔡氏后裔,我道听途说,未有考证。还有黄慕松、黄镇球、王维、王立潮等都是松源的乡贤俊彦,吾等后辈景仰的典范。
革命老区
松源是当年红军入粤的第一站,她原本就是革命老区。早在一九二六年秋,这里就成立了松源支部,一九二八年成立苏维埃政权,一九二九年十月,朱德军长亲自率领红四军出击东江时路经松源,并留下十多名红军骨干,加强松江区赤卫队的建设,抗日战争时期,松源区委是闽西南潮地区唯一的模范区委,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边区重点游击根据地,为了全国的解放,母送子,妻送郎,一大批优秀的松源儿女奔赴战火连天的战场。
经济发展
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地处梅州市梅县区东北部,四面环山,中间盆地。这里为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蕉岭县,福建永定、上杭、武平交界之处,为“两省五区县十乡”商旅云集之地。
松源圩虽地处边区,但自古就是个买卖热闹的场所,久负盛名的松源麦芽糖就是通过这里众多的商贩旅客传扬而声名远播的,不少海外归来的客家侨胞慕名在这松源圩上购买麦芽糖。(不少梅州市民和海外客家侨胞都知道,麦芽糖要数梅县区松源镇出产的最为有名,香甜爽脆,适口不腻。)松源圩逢农历三六九日为集市贸易日。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圩场物产比过去更为丰富,周边贸易非常活跃。平日里,周边地区的商贩往来频繁,买办货物,采购商品。每逢圩期,四面八方成百上千的客运货运车辆及摩托车等涌向这里,热闹非凡。当地土特产麦芽糖、五香豆干、桃子豆腐、红菇等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周边地区的山货和农副产品如茶叶、灵芝、香菇、木材、生猪等也运到这里交易,外地商贩和群众从这里采购回大批日用、家电、家具等商品。。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由于毗邻的兄弟省田地丰足,许多松源女性都向往北地,多嫁于邻省周边乡镇。改革开放以来,本地经济发展快,北地周边乡镇的姑娘纷纷南飞,来松源成亲落户。由于周边地区群众往来频繁,相互走亲访友,松源形成了“月半”节日多的独特风俗习惯,据说松源是梅县区各乡镇中“做月半”最多的一个乡镇。每逢“做月半”,松源的酒楼饭店就生意繁忙。兄弟省的亲友到松源来作客,热情的主人往往都带上自己的亲戚到街上吃馆子。周边地区的群众办喜事或朋友聚会也经常到松源圩上宴请客人,常常一请就摆好几台甚至十几台的席。
至2007年底,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4.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666元。2006年、2007年被县委评为“五好”镇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先进单位
文化教育
梅州市梅县区松源中心幼儿园
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中心小学
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王寿山下,松源河畔有一所美丽的学校--松源中心小学,
步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造型新颖别致的教学大楼,校园里树木苍翠,繁花似锦,1000多名山区孩子在这里沐浴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该校创办于1941年,经历了60多个春秋,近几年来,学校在上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的关心重视下,在国内外乡贤、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下,筹资200多万元将过去破旧的校舍全面改建成而今面貌焕然一新的花园式学校。[2]
梅州市梅县区松源中学
梅州市梅县区松源中学毗邻本省的蕉岭县、福建省的上杭、永定县,
始创于公元一九零六年,初命名为成达高等小学。斗转星移,沧海变幻,创办之初仅有80多名学生的小学,现已发展到有2600多名师生的普通完全中学,这凝聚了历代乡贤、有识之士和师生们的艰苦创业的心血和汗水,更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重视、关心与支持。[3]
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宜康医院
为改善松源镇中心卫生院年久失修、破陋及场地局限的局面,满足松源镇4.2万人民及周边群众看病和保健的需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同意新建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宜康医院项目立项建设。[4]
梅州市梅县区松源影剧院
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圩镇社居委会,建院来发挥着充实松源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功能,松源镇中小学的学生常在此接受思想文化教育,观看革命战争、解放战争题材的影片,加深对革命果实来之不易的认识。告诫人们要热爱和平,共建和谐社会。